全国资源群茶_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下载_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

  •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今日铁路】刘永平:创新路上的“火车头”

    稿件来源:今日铁路    发布时间: 2025-07-07

      近日,由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主办的《今日铁路》杂志刊登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模范、西创宁东铁路公司机辆段检修车间主任刘永平的先进事迹。二十八载光阴,刘永平以汗水浇灌梦想,用智慧诠释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镌刻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闪亮印记。

    5.jpg

      他的故事,是“劳动创造幸福”最生动的写照,深刻印证了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强音。在这条永无止境的奋斗之路上,刘永平的事迹激励着新时代产业工人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光芒、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篇章。

      在刘永平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1997年领取第一笔工资时的汇款单存根。他把大部分钱寄回了陕北老家,余下的钱买了本《电工原理》。或许他也没想到,当年的这个举动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8年后,当自治区劳动模范的奖章挂在宁夏西部创业宁东铁路公司的刘永平胸前时,他的思绪又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个从黄土地走出的农家子弟,用勤劳的双手在塞上大地书写了一幅新时代工人不懈奋斗的华美篇章——二十八载的初心不变,就是对“劳动创造幸福”最生动的诠释。

      青春撞上了电路图

      1997年的夏天,22岁的刘永平站在大古铁路(宁东铁路前身)门前,手里攥着被汗水浸出褶皱的高中毕业证。这个从陕北来的农村青年,望着延展到远方的两条钢轨,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把技术刻进骨子里!

      他是以临时工的身份来公司的,当公司机车开始转型时,他的身份也迎来了转变。第一次见到DF4B型内燃机车电路图时,密密麻麻的电路像天书般向刘永平压过来。一个懂电路的老师傅打趣道:“小刘,这铁疙瘩的电路布线可比你家拖拉机复杂百倍。”就这样,刘永平在机车上开启了另类的“大学生活”。白天,他一直呆在内燃机车上,拿着笔记本标注线路编号走向。深夜,在宿舍昏黄的灯光下,机车电路图纸被他翻出毛边。那时的车间主任至今仍记得一个画面:别人午休他在看电路图,夜晚熄灯后他打手电继续研究继电器构造,有次在机车上核对线路忘了时间,还被锁在机车大库里过夜。

      2009年寒冬的一次抢修,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当时正值春节,一台机车主电路突发故障,老师傅们围着图纸束手无策。工装结满冰碴的刘永平突然开口:“能不能试试跨接线路,短接一部分电机控制电路,找到电机电路断点所在?”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在机车地沟里用万用表逐个节点排查,检查了机车电机的电路走向,大概判断出故障的所在。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这个青年仅用两小时找到继电器触点氧化问题,最终赶在晨曦前让机车重新轰鸣。那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技术的魅力,也找到了打开技术之门的钥匙。

      知识改变命运的轨迹仍在他身上延伸。白天处理完机车故障后,夜晚他就骑行10公里到夜校充电,他把《电机学》重点抄在笔记本上,利用检修间隙反复学习。2016年,他取得石家庄铁道大学车辆工程本科学历。由此,技术的质变迎来了他人生的蜕变。

      如今,他不仅是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还是自治区“塞上工匠”提名人选,他用实力书写了蓝领工人的奋斗篇章。

      凌晨三点的“急诊”

      仲春时节,气温回暖,但寒意未尽。3月的一个凌晨时分,火车碾过钢轨,仍能听到寒风呼啸的声音。钢轨被火车挤压过后,宁东铁路古窑子基地又恢复到万籁俱寂的状态。突然,一通对讲机的通话刺破了夜晚的寂静。一台正在担当运输任务的机车突然主回路接地,司机室微机屏疯狂闪烁着红色警示:主电路过流,卸载灯常亮。“刘主任,机车要趴窝了!”电话里乘务员的声音急促,裹挟着寒风。从睡梦中惊醒的刘永平肌肉记忆般翻身坐起,黑暗中传来他的声音:“转换接地开关至接地位,励磁开关置励磁二位,立即甩电机试验!”

      空气中能听到床头老式手表滴答作响的声音。一分钟后,对讲机那头传来乘务员喜悦的回复:“故障解除了!”刘永平望向窗外绵延的铁道线,星光下的钢轨泛着冷冽的银光,今晚算是睡不好了。

      这样的“午夜急诊”,在刘永平多年的铁路生涯中已上演过数百次。

      创新突围的技术大拿

      2025年4月,西创宁东铁路12台几乎被判“死刑”的除雪设备被刘永平创新工作室“救活了”。设备响应速度提升60%,操作失误率下降80%,启动成功率提升80%!在这场“废铁重生”的攻坚战中,刘永平为宁东铁路节省成本超万元。

      刘永平的创新哲学里带着西北汉子的实在:省下的就是赚来的,把痛点变成突破点。在刘永平创新工作室的陈列柜里,这样的技术革新比比皆是:远程黄油加注机让工作效率提升3倍;内燃机车加装冷却风扇转速测速装置,加装防燃油飞溅隔离装置,为公司年节省维修费用18.7万元;他牵头自主研发的机车远程智能控制装置,实现调车列远程智能“动、静、变”的全要素管控,有效解决了调车作业中的诸多难题……

      这些用电气线路设计写就的“诗篇”中,最让他自豪的是牵头研制的列车安全智能控制装置,该装置有效解决了线路区段信号盲区、尾部机车无法及时得到停车指令而引发列车脱轨的重大安全问题。通过近几年的运用测试,该创新成果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180余万元,先后荣获宁夏能源化工冶金通信工会第二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全国地方铁路协会首届“蜀道铁运杯”五小创新竞赛二等奖,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安全防线的智慧升级见证了他不懈创新的高度。

      钢铁卫士的初心如磐

      今年“五一”前夕,刘永平站在自治区劳动模范领奖台上,聚光灯下,他胸前的自治区劳动模范奖章闪着亮光。“我不过是千万铁路人中普通的一个。”他的获奖感言依旧朴实。二十八年,他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那是在泛黄笔记里沉淀的2000多个日夜;

      ——那是在20余项创新中迸发的智慧光芒;

      ——那是在刘永平创新工作室里孵化出的技术种苗。

      检修车间的樊恒仍记得第一次处理机车故障时的手足无措:师傅让我把机车电源断电,摸遍所有接线端子,他说技术要长在手指头上。如今,这个刚出校门的学徒工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今年刚被公司评为岗位技术能手。

      在刘永平创新工作室,这些年走出过技师1人、高级工9人、中级工27人、岗位技术能手10余名。

      令他欣慰的是,创新的火种正在燎原,一池春水激活了人才的竞相涌现。

      领完奖回公司的路上,刘永平说:“公司马上要进入电气化时代了,我回到车间要带领大家尽快学习新技术,我们要跑在技术更迭的前面,要让‘工匠精神’这把火炬传承到新时代工人奋勇前行的手中。”他的眼中透着光芒。

      二十八年风雨兼程,刘永平还像他检修的机车,始终保持着“全速前进”的状态。

      远处,一列满载煤炭的列车正穿越苍茫的宁东大地,悠长的汽笛声在戈壁滩上回荡。此刻,晚霞照在刘永平身上,黄昏中他的身影与检修车间融为一体,宛如一幅工业时代的剪影。

      列车呼啸而过,融入无边的天际。它将驶进下一站,下一站将又是新的起点。鸣笛、出发、驶入、进站。一如刘永平的创新之路:没有终点,只有下一站。(黄   杰)

      稿件链接刘永平:创新路上的“火车头”

    股票代码:000557


    版权所有:西部创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1674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692号